上一集講到,晶片轉接環對EOS底片機似乎沒用....
原因是抓不到晶片,測光表無作用;但抓到了又會當機(至少在我手上的機種)
所以不如買個沒晶片的算了,然後拿另一台相機測光
這其實跟我一開始預期的差不多,所以也沒特別失望啦
後來買進EF-M準備殺肉對焦屏的時候,突然有個奇特的猜測:
既然EF-M是以手動為主,即使裝了EF接環的自動鏡,快門跟光圈都卻還是用轉盤操作的
而且當初上市就有以轉接老鏡頭為號召
以上兩點,我認為它的測光系統應該比EOS的更加獨立--類似以前沒有電子接點的相機,沒裝鏡頭也能運作
收到東西之後一測試,果然是這樣!!!
突然之間,EF-M從殺肉機轉變為最有希望無痛轉接老鏡的EF底片機
這真是意料之外的結局阿...
接著就是測試測光表的基準
實驗組是EF-M轉接RIKENON XR 50mm F2
對照組是EOS400D裝EF 50mm F1.7
感光度都是400
對著同一片白牆的時候,光圈跟快門對照如下
F2: 1/15~1/30 1/40~1/50
F4: 1/4~1/8 1/13
F8: 1"~1/2 0.3"
對著一塊布
F2: 1/15~1/20 1/40~1/30
F4: 1/4~1/6 1/8~1/10
F8: 1"~0.7" 0.4"
似乎在室內光線下,EF-M 的快門都比400D慢一些
基於負片對高光的容忍度比較大,這樣拍應該是不會有問題...吧??
至於這偏差的來源,除了機子本身可能的問題外,我猜EF-M在讀不到鏡頭資訊的時候,應該是假設光圈為F1。然後因為上篇講到的那種誤判,造成快門時間拉長。至於為什麼是F1?因為機身上的轉盤最大就是到F1
不過都買的起光圈F1的鏡頭了,會用這種廉價取向的機身去轉接嗎= = CANON的思維模式也是頗難理解的。
後來案情急轉直下,就在我開開心心的拿著EF-M接了老鏡要出去實戰驗證的時候,拍沒幾張,它就壞了,沒辦法過片....
而且還報廢我一卷底片。因為EF-M很怪,他上片的時候會把底片全部捲出來,然後拍完一張就捲回一張進底片殼。當我拍了超過四十張都還沒回片的時候,想說打開來至少還有殼子裡面那幾張。結果一打開發現它根本正常的捲了兩三張之後就壞了,而這兩三張剛好又是快門當機的那兩三張。
真是衰到一個不行阿。
最後的結局,這台EF-M又回歸老本行當殺肉機了。
根據實際安裝結果,果然對焦屏跟EOS100是一模一樣的,可以直上,大概只花了兩分鐘不到。
不過有個可疑的地方,就是兩台的對焦屏和固定片看似一模一樣,但對焦屏底下的墊片厚度差很多
EF-M的是塑膠製品,厚度大概有0.5mm左右
EOS100是超薄的金屬墊片
我猜是因為反光鏡室的差異,而不是對焦屏。所以我就只換了對焦屏,墊片沒換。
等出門實際拍拍看,就知道我猜的對不對了...
- Mar 17 Sat 2012 16:07
Canon EF-M 研究心得 and 老鏡轉接--完結篇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